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患者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母婴阻断等方式降低母乳喂养风险。乙肝通常由病毒感染、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0.5mg/次,每日一次、替诺福韦片300mg/次,每日一次或拉米夫定片100mg/次,每日一次,以控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染风险。
2、定期监测:乙肝患者在母乳喂养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等检查,确保病毒载量处于低水平,减少母婴传播的可能性。
3、母婴阻断:新生儿出生后需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在后续按时完成疫苗接种计划,以增强免疫保护。
4、乳头护理:母乳喂养期间,乙肝患者需注意乳头清洁,避免乳头破损或出血,减少病毒通过乳汁传播的风险。
5、心理支持:乙肝患者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家人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乙肝患者在母乳喂养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豆制品,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减少病毒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