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在喝酒后血压反而降低,可能与酒精的短期血管扩张作用、体液调节失衡、交感神经抑制、心脏输出量变化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1、酒精扩张血管: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阻力降低,血压短期内下降。这种作用通常在饮酒后30分钟到1小时内最为明显,但随着酒精代谢,血管逐渐恢复原有张力,血压可能反弹。
2、体液调节失衡:酒精具有利尿作用,饮酒后尿量增加,体内水分减少,血容量下降,血压暂时降低。然而,这种体液流失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长期可能加重血管负担。
3、交感神经抑制:酒精会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心率和心脏输出量,血压随之下降。这种抑制作用通常是短暂的,酒精代谢后,交感神经活性恢复,血压可能回升。
4、心脏输出量变化:酒精可能通过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然而,这种变化通常是短暂的,酒精代谢后,心脏功能恢复,血压可能反弹。
5、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不同,血压变化也存在差异。部分人可能对酒精的血管扩张作用更为敏感,血压下降更为明显,而另一些人可能反应较弱。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饮酒,酒精的短期降压作用并不能替代长期治疗,反而可能掩盖病情。建议通过低盐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控制血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