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绪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童年情绪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神经生物学异常和心理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社会支持和教育调整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童年情绪障碍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某些基因变异会增加患病风险。针对遗传因素,可通过基因检测和家族病史分析进行早期筛查,结合心理治疗和家庭支持降低发病风险。

2、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或忽视,可能诱发情绪障碍。改善家庭环境是重要干预措施,包括家庭治疗、亲子关系调整和父母教育,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3、社会压力: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紧张或校园欺凌等社会因素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减轻社会压力的方法包括学校心理辅导、同伴支持小组和适当的学业规划,帮助孩子应对压力。

4、神经生物学异常: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或结构异常可能与情绪障碍有关。药物治疗是常见干预手段,如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20mg/天、舍曲林50mg/天,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5mg/天。

5、心理创伤:童年经历的重大创伤事件,如自然灾害、亲人去世或虐待,可能引发情绪障碍。心理治疗是主要干预方式,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和创伤聚焦治疗,帮助孩子处理创伤记忆。

饮食方面,建议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以及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有助于改善情绪。运动方面,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缓解情绪压力。护理方面,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提供温暖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或忽视,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