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董兆如 副主任医师

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可通过定期复查、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胆囊息肉通常由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胆囊炎、遗传因素、胆囊功能异常、胆囊结石等原因引起。

1、定期复查: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且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检查,监测息肉大小和形态变化。这类息肉多为胆固醇性息肉,恶变风险较低,定期观察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2、饮食调整: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改善胆固醇代谢,减缓息肉生长。

3、药物治疗:针对胆固醇性息肉,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每日2次或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每日1次调节胆固醇代谢。对于伴有胆囊炎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头孢克肟片100mg,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

4、胆囊切除术:对于直径大于1厘米、单发、宽基底的息肉,或伴有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的患者,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预防息肉恶变。对于疑似恶性的息肉,需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并进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

5、其他治疗:对于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这类治疗可局部破坏息肉组织,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密切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胆囊息肉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功能。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息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