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手术空肠造瘘等途径实施肠内营养。该疾病可能与胆石症、酒精滥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剧烈腹痛、血清淀粉酶升高等症状。
1、鼻胃管:适用于胃排空功能正常的患者,操作简便且创伤小。营养液可直接通过鼻腔置入胃部的管道输送,需监测胃残余量以防反流误吸。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2、鼻空肠管:需在X线或内镜引导下将管道尖端置入屈氏韧带远端。可规避胰腺刺激,适合胃轻瘫或高胃残留量患者。常用螺旋型鼻肠管,置入后需通过腹部平片确认位置。
3、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在胃镜辅助下建立腹壁至胃腔的通道,适合需长期营养支持者。相比鼻饲管可减少鼻咽部刺激,但存在胃食管反流风险,需联合促胃动力药物使用。
4、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通过内镜将空肠营养管经腹壁直接植入空肠上段。完全避开十二指肠和胰腺分泌区,适用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术后需定期冲洗管道防止堵塞。
5、手术空肠造瘘:开腹手术中直接于空肠放置营养管,适合合并肠梗阻或需剖腹探查的危重病例。可同时实施腹腔引流,但存在手术创伤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风险。
实施肠内营养时首选短肽型或整蛋白型配方,初始输注速率建议20-30ml/h并逐步增量。联合补充谷氨酰胺可改善肠黏膜修复,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和血糖水平。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营养支持期间建议每日进行床边脚踏车训练。定期评估营养状况指标包括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出现腹泻或腹胀需调整营养液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