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属于癌前病变的中度阶段,指宫颈细胞呈现明显异常但尚未突破基底膜,需通过阴道镜活检确诊。其进展风险约为16%,可通过leep锥切术、冷冻治疗等方式干预,与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免疫抑制等因素相关。
1、病理分级:CIN2级代表宫颈上皮下1/3至2/3层细胞发生异型增生,病理学特征为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该分级采用三级分类法,介于CIN1轻度异型与CIN3重度异型/原位癌之间,具有双向转归可能。
2、高危因素:70%病例与HPV16/18型持续感染有关,吸烟者病毒清除率降低40%。长期口服避孕药超过5年、HIV感染者等免疫低下人群更易进展,合并衣原体感染时癌变风险提升3倍。
3、诊断标准:需结合TCT细胞学HSIL结果与阴道镜下醋酸白试验,碘不着色区取材活检确诊。推荐进行p16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结果需按CIN3处理,阴性者可考虑保守观察。
4、治疗选择:未生育者可采用激光汽化或冷冻消融,保留宫颈机能。已完成生育的患者建议行LEEP锥切术,切除范围需超出病变边缘3mm,术后6个月复查HPV转阴率可达85%。
5、随访管理:治疗后每6个月进行TCT+HPV联合筛查,连续3次阴性可转为年度随访。妊娠期患者需监测宫颈长度,锥切术后早产风险较常人增加2倍,建议孕中期进行预防性环扎。
日常需增加深色蔬菜和十字花科植物摄入,补充叶酸400μg/日可降低病变复发率。避免使用阴道冲洗产品,性生活全程使用避孕套。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维持BMI<24有助于提升免疫功能。术后3个月禁止游泳、盆浴等可能引发感染的活动,建立规律的妇科复查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