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隐性肋骨骨折指通过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但实际存在的肋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通常需借助CT或核磁共振成像确诊。这类骨折可能由轻微外伤、骨质疏松、剧烈咳嗽、肿瘤转移或应力性损伤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局部压痛、深呼吸疼痛、体位变动时牵拉痛等症状。
1、影像学特点:隐性骨折在X线平片中易漏诊,因骨折线未完全分离或错位不明显。薄层CT扫描能清晰显示骨小梁中断,MRI对骨髓水肿敏感度高,T2加权像呈高信号。建议疑似患者优先选择CT检查,经济条件允许者可联合MRI确认。
2、高危人群:骨质疏松老年人因骨密度降低,咳嗽或轻微碰撞即可导致骨折。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骨脆性增加,乳腺癌放疗后肋骨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这类人群突发胸痛应高度警惕,避免延误诊断。
3、症状特征:疼痛多局限于单根肋骨,随呼吸运动加重,咳嗽或打喷嚏时剧烈。触诊可发现固定压痛点,但无肉眼可见淤青。部分患者出现皮下捻发音,提示骨折端摩擦。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需复查影像。
4、鉴别诊断:需排除肋软骨炎、带状疱疹、胸膜炎等疾病。肋软骨炎压痛点在肋弓交界处,带状疱疹伴皮肤疱疹,胸膜炎听诊有摩擦音。肿瘤转移所致骨折常有原发癌病史,疼痛呈进行性加重。
5、治疗原则:急性期采用胸带固定减轻疼痛,避免剧烈咳嗽。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严重者注射唑来膦酸。肿瘤转移患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恢复期建议摄入高钙食物如奶酪、虾皮、黑芝麻,每日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提重物及突然转身动作,睡眠时采用半卧位减轻胸部压力。疼痛完全消失后,可进行扩胸运动和呼吸训练帮助功能恢复,但三个月内禁止接触性运动。定期骨密度监测对预防再骨折至关重要,尤其绝经后女性每年应进行DXA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