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胆外科
胆结石可通过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缓解症状。胆结石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1、熊去氧胆酸:该药物通过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促进结石溶解,适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患者。需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肝功能异常。
2、鹅去氧胆酸:作为胆固醇溶解剂可改变胆汁成分,对直径小于1.5cm的结石效果较好。用药期间需配合低脂饮食,避免与雌激素类药物同服。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皮肤瘙痒等副作用。
3、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可缓解胆绞痛发作时的炎症反应。短期使用能减轻疼痛症状,但无法消除结石。胃肠道溃疡患者慎用,长期服用需监测肾功能。
4、解痉药物:山莨菪碱、间苯三酚可松弛Oddi括约肌,改善胆汁排出受阻。适用于急性发作期配合止痛治疗。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需谨慎使用,可能引起口干、视物模糊。
5、抗生素治疗:头孢曲松、甲硝唑用于合并胆道感染的情况。细菌感染会加重胆管炎症,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7-10天,需注意肠道菌群调节。
胆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推荐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并及时就医,慢性期可尝试山楂、玉米须等利胆食材。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石动态变化,直径超过2cm或反复发作者建议考虑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