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肌酐140μmol/L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具体分期需结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慢性肾脏病分为1-5期,分期依据包括eGFR水平、蛋白尿程度及肾脏结构异常等。
1、肾功能评估:肌酐值需结合年龄、性别、体重计算eGFR。成年男性肌酐140μmol/L对应eGFR约45-60ml/min/1.73m²,可能处于2-3期交界。建议完善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等更敏感指标检测。
2、分期标准:1期eGFR≥90伴肾脏损伤证据;2期eGFR60-89;3a期45-59;3b期30-44;4期15-29;5期<15。肌酐140若合并蛋白尿>0.5g/24h可直接判定为3期。
3、伴随症状:3期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或高血压。需监测血钾、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这些指标异常提示矿物质骨代谢紊乱。
4、干预措施:控制血压<130/80mmHg,首选ACEI/ARB类药物如厄贝沙坦、培哚普利。限制蛋白质摄入0.6-0.8g/kg/天,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
5、进展监测:每3-6个月复查e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应维持24小时尿蛋白<0.5g。
慢性肾脏病管理需采取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g。适量进行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及肾毒性药物,定期评估心血管风险。3期患者每年需进行1次眼底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早期发现血管并发症。保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饮水量根据水肿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