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腰部肌筋膜炎与腰肌劳损可通过疼痛特点、诱因差异、体征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反应等方式区分。两者均属于软组织损伤,但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存在差异。
1、疼痛特点:肌筋膜炎疼痛呈局部固定点,按压时出现放射性酸痛,可能伴随皮肤麻木感;腰肌劳损多为弥漫性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缓解。前者需热敷配合筋膜松解,后者建议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2、诱因差异:肌筋膜炎常见于寒冷刺激或姿势维持过久,肌筋膜出现无菌性炎症;腰肌劳损多因反复弯腰或急性拉伤导致肌纤维微断裂。前者需避免冷刺激,后者应纠正不良发力姿势。
3、体征表现:肌筋膜炎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存在激痛点引发牵涉痛;腰肌劳损表现为肌肉僵硬,主动收缩时疼痛明显。前者适合冲击波治疗,后者推荐渐进式肌肉拉伸。
4、影像学特征:肌筋膜炎超声显示筋膜增厚伴血流信号增强;腰肌劳损MRI可见肌肉水肿但无结构性损伤。前者需消炎处理,后者以功能恢复为主。
5、治疗反应:肌筋膜炎对局部封闭注射敏感;腰肌劳损需综合康复训练。前者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者需持续进行腰背肌耐力锻炼。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腰部温暖,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腰椎压力。建议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力量,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下肢放射痛需及时就医排除椎间盘病变。饮食可增加深海鱼类、樱桃等抗炎食物摄入,补充维生素D促进肌肉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