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31岁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辅助、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肥胖、高盐饮食、长期压力、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患者需更严格监测血压变化,建议每季度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日常减少腌制食品摄入,优先选择清蒸、凉拌等低盐烹饪方式。
2、肥胖干预: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需制定减重计划,每月减重2-4公斤为宜。腰围男性应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不超过85厘米。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训练。
3、饮食调整:采用DASH饮食模式,每日钠摄入低于5克。增加芹菜、菠菜等富钾食物摄入,每日食用300克深色蔬菜。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脂,每周摄入深海鱼类2-3次,补充ω-3脂肪酸。
4、压力管理: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引发血压升高。正念冥想每日练习20分钟,腹式呼吸训练每组10次。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小时睡眠,避免夜间使用电子设备。
5、病理因素:可能与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关,通常表现为夜尿增多、四肢无力等症状。确诊需进行肾素活性检测和肾上腺CT检查,药物可选择缬沙坦、氨氯地平、螺内酯等。
控制血压需长期坚持低钠高钾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骑行、椭圆机训练。居家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避免饮用浓茶和酒精饮料。出现视物模糊或持续头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