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面瘫可通过热敷按摩、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病毒药物、针灸理疗、手术减压等方式改善。面神经麻痹通常由病毒感染、受凉吹风、糖尿病、中耳炎、外伤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面瘫可能与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耳后疼痛、味觉减退等症状。急性期需口服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发病48小时内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神经水肿。
2、受凉刺激:冷风直吹导致面部血管痉挛,影响神经血供。建议发病初期用40℃热毛巾外敷患侧,每日3次配合面部肌肉按摩。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外出佩戴口罩围巾保暖。
3、糖尿病因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易诱发周围神经病变。需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口服甲钴胺改善神经代谢。伴有高血压者需联合缬沙坦等降压药物。
4、中耳炎继发:细菌感染波及面神经管时,会出现患侧闭眼无力、听觉过敏。需使用头孢克肟控制感染,鼓膜穿刺引流脓液。恢复期采用低频电刺激防止肌肉萎缩。
5、肿瘤压迫:听神经瘤或腮腺肿瘤可能导致渐进性面瘫。确诊后需行肿瘤切除术或面神经减压术,术后配合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重建。
面瘫恢复期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食用山药、薏仁等健脾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坚持做鼓腮、抬眉等面部肌肉训练,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血液循环。贝尔麻痹患者约80%在2-3个月逐渐恢复,糖尿病性面瘫可能需要6个月以上。若半年未恢复需排查颅内病变,长期未愈者可考虑做神经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