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过敏性紫癜侵犯肾脏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凝治疗、饮食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该并发症通常由免疫复合物沉积、毛细血管炎症、凝血功能异常、高过敏体质、感染等因素诱发。
1、激素治疗:早期使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小球炎症。对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的患儿,激素能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逐步调整用药方案。
2、免疫调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耐药或重症病例。这类药物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改善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用药期间需每周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3、抗凝干预:双嘧达莫、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肾内微血栓形成。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常存在血小板活化亢进,抗凝治疗能降低纤维蛋白原沉积风险。皮肤瘀斑加重时需及时调整剂量。
4、膳食管理:采用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g以内。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需限量,以减轻肾脏代谢负担。发作期禁止食用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
5、病情监测:每月复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每3个月评估肾小球滤过率。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形态变化,肾活检能明确病理分级。持续蛋白尿超过1g/24h需考虑强化治疗。
患儿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跑跳加重皮肤出血。居家护理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及水肿情况,气候变化时预防呼吸道感染。病程超过6个月或肌酐进行性升高者需转诊至儿童肾内科专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