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小板和献血的区别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献血小板与献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采集方式、用途、恢复周期、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五个方面。

1、采集方式:

全血捐献通过静脉穿刺一次性抽取400ml血液,耗时约5-10分钟;血小板捐献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成分采集,血液经离心分离后保留血小板,其他成分回输体内,单次循环量约3000ml,耗时60-90分钟。两种方式均需符合无菌操作规范。

2、临床用途:

全血主要用于创伤急救、手术备血等需要红细胞补充的情况;血小板则针对白血病化疗、大出血等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个单位血小板相当于6-8份全血分离的血小板浓缩量,能更快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恢复周期:

全血捐献后血红蛋白恢复需4-8周,建议间隔不少于6个月;血小板捐献后2-3天即可再生,两周后可再次捐献。但年度总捐献次数不超过24次,避免铁蛋白过度消耗。

4、适用人群:

血小板捐献要求血管条件良好、血小板计数≥150×10⁹/L,且需通过额外检测评估细胞分离耐受性;全血捐献仅需血红蛋白达标男≥120g/L,女≥115g/L。有心血管疾病史者需谨慎选择血小板捐献。

5、特殊准备:

血小板捐献前3天需避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采集中可能出现口周麻木等枸橼酸盐反应;全血捐献后需按压针眼10分钟,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两种方式均需保持穿刺部位干燥12小时。

饮食方面建议捐献前后补充富含铁元素的红肉、动物肝脏及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避免高脂饮食影响血液质量。运动需在捐献后48小时内控制强度,以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为主。护理重点包括穿刺部位消毒、保持充足睡眠以及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血容量恢复。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需立即平卧并联系血站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