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月经期间可通过淋浴、控制水温、避免盆浴、及时擦干、使用温和洗护用品等方式保持清洁。月经期身体变化可能由激素波动、子宫内膜脱落、盆腔充血、免疫力暂时下降、心理焦虑等因素引起。
1、淋浴清洁:
月经期间选择淋浴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流动水可带走外阴残留经血和细菌,避免使用盆浴或坐浴防止逆行感染。水温建议保持在38-40℃,过热可能加重盆腔充血,过冷易引发宫缩不适。
2、水温调节:
适宜水温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高温环境会导致血管过度扩张,可能增加经血量;低温刺激子宫收缩可能加重痉挛。淋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引发着凉。
3、禁止盆浴:
坐浴或泡澡可能使水中细菌进入阴道。月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防御能力降低,病原体上行感染风险增加。游泳、温泉等水域活动也应暂停,防止引发阴道炎或盆腔炎症。
4、快速擦干:
沐浴后需立即用干净毛巾擦干会阴部。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建议优先擦拭腹股沟和阴部,再穿棉质透气内裤。可使用吹风机低温档辅助干燥,但保持20厘米以上距离避免烫伤。
5、洗护选择:
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洁外阴。选择pH值4.5-5.5的弱酸性女性专用洗液,每日清洗不超过1次。经期不建议使用阴道冲洗器,正常阴道菌群可能被破坏。
经期饮食宜选择温补类食材如红枣、桂圆、生姜红糖水,避免生冷寒凉食物刺激肠胃。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倒立、深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保持充足睡眠和情绪稳定,出现严重痛经或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