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月经中出现血块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脱落速度、子宫位置异常、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
1、激素失衡:
孕激素水平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不均匀,脱落时容易形成较大碎片。这类情况常伴随月经量增多,可通过热敷腹部缓解不适,日常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鹰嘴豆。
2、宫缩异常:
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减弱时,经血滞留宫腔易凝结成块。这类血块多呈暗红色,可能伴有下腹坠胀感,建议经期进行温和的盆底肌锻炼,避免久坐不动。
3、内膜脱落:
正常子宫内膜在月经期呈碎片状脱落,当脱落面积较大时会形成3-5cm的膜状物。这种生理性血块质地柔软,无特殊气味,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即可。
4、子宫后位:
子宫后屈可能影响经血排出速度,血块常伴随腰骶部酸痛。可能与盆腔粘连等病理因素有关,表现为月经后期持续排出黑色血块,需通过妇科超声确诊。
5、器质病变:
子宫肌瘤或腺肌症会导致宫腔变形,经血排出受阻形成大量血块。这类情况多伴随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确诊后可采用米非司酮、氨甲环酸等药物控制,必要时行肌瘤切除术。
经期出现血块时可饮用生姜红糖水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摄入生冷食物。每天进行30分钟散步有助于经血排出,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巾并每2-3小时更换。若血块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或伴随严重痛经,建议进行妇科检查和激素六项检测。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有效调节内分泌状态,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