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有效的防晒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防晒可通过物理遮挡、化学防晒剂、环境规避、时间管理和皮肤修复等方式实现。紫外线暴露可能由户外活动、季节变化、地理海拔、职业需求、皮肤光敏性等因素引起。

1、物理遮挡:

穿戴宽檐帽、防晒衣、太阳镜等织物类防护品,UPF50+材质可阻挡98%紫外线。选择密织深色布料,覆盖颈后、手背等易忽略部位。伞具直径需大于90厘米,地面反射紫外线时仍需配合其他防护措施。

2、化学防晒:

使用含氧化锌、二氧化钛、阿伏苯宗等成分的广谱防晒霜,SPF30以上产品需每2小时补涂。水润型适合日常通勤,运动时选择防水配方。耳后、发际线、脚背等部位需重点涂抹,单次用量约1元硬币大小。

3、环境规避: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时段减少外出,树荫仅能过滤50%UVB。雪地、沙滩、水面环境紫外线反射率增加30%-80%,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会透过90%UVA。阴天时紫外线强度仍达晴天的70%。

4、时间管理:

根据紫外线指数调整防护等级,指数3以上需采取防护措施。冬季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度可能超过夏季平原,滑雪时需特别防护。每日紫外线预报可参考气象部门数据,紫外线强度与温度无直接关联。

5、皮肤修复:

晒后6小时内使用芦荟凝胶、维生素E乳液等舒缓产品,避免含酒精的收敛水。口服维生素C、多酚类物质可辅助抗氧化。出现红肿脱皮时采用冷敷处理,持续灼痛需就医排除光毒性反应。

日常增加番茄、胡萝卜等富含番茄红素食物摄入,绿茶多酚有助于提升皮肤抗光能力。游泳后立即补涂防晒产品,出汗较多时选择喷雾型便于补充。驾车时注意左侧面部更易受紫外线累积伤害,长波UVA可穿透普通车窗玻璃。儿童及光敏性皮肤人群需全年防护,冬季仍需使用SPF15以上防晒产品。皮肤科医生建议将防晒纳入基础护肤流程,与清洁保湿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