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哺乳期怀孕可通过月经异常、早孕反应、基础体温变化、乳房变化、尿妊娠试验等方式辨别。哺乳期排卵可能受抑制,但并非绝对避孕。
1、月经异常:
哺乳期月经未恢复或刚恢复后再次停经需警惕怀孕。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可能抑制排卵,但随哺乳频率降低,卵巢功能逐渐恢复。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如点滴出血可能为着床性出血。
2、早孕反应:
晨起恶心呕吐、食欲改变等典型早孕反应可能提示怀孕。哺乳期激素波动可能掩盖症状,需注意与哺乳疲劳区分。嗅觉敏感、厌恶油腻等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应检测。
3、基础体温变化:
持续18天以上基础体温居高不下可能怀孕。哺乳期体温本身较常人高0.3-0.5℃,需选择晨起未活动时测量舌下温度。双相体温曲线中高温相延长是重要判断依据。
4、乳房变化:
乳晕加深、蒙氏结节突出等体征需重点关注。哺乳期乳房本就敏感胀痛,但若出现乳头刺痛、泌乳量突然减少等情况,可能与妊娠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5、尿妊娠试验:
同房后14天可用早孕试纸检测,晨尿中HCG浓度更高。哺乳期可能出现假阴性,建议间隔3天重复检测。血HCG检测准确率更高,需空腹抽血检查。
哺乳期建议采取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可靠避孕措施,避免单纯依靠哺乳期闭经避孕法。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铁剂等营养素。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服用禁忌药物。哺乳期怀孕需评估子宫恢复情况,间隔短于6个月妊娠可能增加早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