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食道息肉与食道癌在性质、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包括病理类型、生长速度、症状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
食道息肉多为良性黏膜增生,由慢性炎症或反流刺激引起,组织学表现为正常细胞排列;食道癌属于恶性上皮细胞变异,常见鳞癌或腺癌,伴随细胞异型性和浸润性生长。
食道息肉通常无症状或仅轻微吞咽异物感;食道癌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重下降,晚期可能发生呕血或声音嘶哑。
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息肉表现为表面光滑的隆起,活检病理可确诊;食道癌内镜下可见溃疡或菜花样肿物,需结合超声内镜评估浸润深度,CT检查明确淋巴结转移。
较小息肉可通过内镜下电切术或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食道癌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如食管癌根治术、放化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或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
息肉切除后复发率低于5%,基本不影响寿命;食道癌5年生存率与分期相关,早期可达60%以上,晚期降至20%以下,需定期随访监测。
日常需避免烫食、烈酒等刺激因素,高发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筛查。出现持续吞咽不适时应尽早就医,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术后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改善进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