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引流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和去骨瓣减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手术方式,适用于血肿量大或位置表浅的病例。手术需全麻下切除部分颅骨,直接清除血肿并止血。该方法视野开阔操作精准,但创伤较大恢复期长。术后可能伴随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需联合脱水剂和抗生素治疗。
微创穿刺引流术通过CT引导定位,经颅骨钻孔置入引流管抽吸血肿。适用于基底节区等深部出血,创伤小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可能使用尿激酶溶解血块,术后需持续监测颅内压。该方法对脑组织损伤小,但存在引流不彻底的风险。
神经内镜手术通过小骨窗导入内镜系统,在可视化条件下清除血肿。兼具微创性和直视操作优势,特别适合脑室出血病例。手术需配合双极电凝止血,术后脑脊液循环改善明显。该技术对术者操作要求较高,设备依赖性较强。
立体定向技术通过三维定位精准穿刺血肿腔,配合螺旋引流管分次抽吸。适用于高龄或合并症多的患者,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后配合纤溶药物灌注。该方法出血风险低,但需多次影像复查调整引流位置。
去骨瓣减压术用于严重脑水肿伴颅内高压患者,通过去除部分颅骨降低颅内压。常作为其他手术的补充措施,骨窗直径通常达12cm。术后需行颅骨修补术,期间需预防脑组织移位和感染。该方式能有效挽救生命,但可能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术后康复需结合高压氧、营养支持和功能锻炼。饮食建议低盐低脂高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Omega-3。运动康复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平衡训练,配合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护理重点包括气道管理、皮肤保护和心理疏导,定期复查CT评估恢复情况。出现意识改变或肢体无力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