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指表现可能由滑膜炎症、关节软骨破坏、肌腱滑膜炎、骨侵蚀、关节畸形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物、生物制剂、手术等方式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以滑膜增生和炎症为主要特征,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最常受累。滑膜充血水肿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时间常超过1小时。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症状,但需配合甲氨蝶呤等抗风湿药物控制病情。
持续炎症反应会激活破骨细胞,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进行性破坏。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患者出现持物困难、握力下降。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可显著抑制骨质破坏,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约30%患者出现肌腱鞘炎症,表现为手指屈伸时弹响或绞锁,尺侧偏斜是典型体征。超声检查可发现肌腱增厚和血流信号增强,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能有效缓解症状。
疾病进展期可见关节边缘虫蚀样骨质缺损,尤以第2、3掌骨头和近节指骨基底为著。联合使用来氟米特和钙剂可延缓骨侵蚀,严重者需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晚期出现天鹅颈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不可逆改变,常伴有关节强直。全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功能严重丧失者,康复训练需持续进行手指屈伸和对指练习。
日常应保持手指适度活动,避免冷水刺激,推荐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饮食需增加ω-3脂肪酸摄入,限制红肉和精制糖。定期监测C反应蛋白和抗CCP抗体水平,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加重时及时风湿科就诊。冬季注意手指保暖,使用辅助器具减轻关节负荷,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