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皮肤损害部位包括面部蝶形红斑、头皮、耳廓、颈部V区、手部及指端。
特征性表现为双侧面颊及鼻梁分布的对称性红斑,形似蝴蝶,日光暴露后加重。皮损可能伴随轻度水肿或鳞屑,急性期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这类皮损与自身抗体沉积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相关,需严格防晒并使用羟氯喹等免疫调节药物。
表现为弥漫性红斑伴脱发,头发干燥易断裂。盘状红斑狼疮样皮损可形成永久性瘢痕性脱发。日常需避免染烫刺激,局部可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糖皮质激素制剂。
耳廓边缘和颈部"V字区"常见环形或盘状红斑,可能糜烂结痂。这些区域紫外线暴露较多,病理显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建议穿戴防晒衣物,严重者需口服硫唑嘌呤控制病情。
手指和手掌可能出现冻疮样红斑、甲周毛细血管扩张或雷诺现象。冬季加重时伴疼痛,与微血管炎相关。需保持肢体温暖,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改善循环。
躯干和四肢可发生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环形或丘疹鳞屑性皮损,口腔黏膜常见无痛性溃疡。此类皮损提示系统活动期,需监测抗dsDNA抗体水平,必要时采用贝利尤单抗生物制剂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全年使用SPF50+防晒霜,穿着防护性衣物,避免正午户外活动。饮食建议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限制光敏性食物如芹菜、无花果。定期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维持关节活动度。皮肤护理选用无刺激的医学护肤品,沐浴水温不超过38℃。出现新发皮损或原有皮损加重时,应及时复查抗核抗体谱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