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疑似肺结核患者需进行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学检测、病理学检查及鉴别诊断五项核心检查。
通过离心沉淀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测痰液中的抗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最基础的病原学检查手段。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廉,连续三天晨痰送检可提高检出率至70%以上,但敏感度受细菌载量影响。
胸部X线可发现典型的上叶尖后段浸润影、空洞或钙化灶,CT能更清晰显示早期粟粒状结节、树芽征等特征性表现。这两种影像学检查对病变定位和并发症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检测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T细胞释放的γ-干扰素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该免疫学检测比传统PPD试验更具特异性,不受卡介苗接种干扰,但无法区分活动性与潜伏性感染。
对于痰菌阴性但高度怀疑的患者,可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学检查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或检出抗酸杆菌可确诊,准确率达90%以上。
采用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及利福平耐药基因,2小时内出结果,敏感度达95%。该分子生物学检测已成为世卫组织推荐的结核病诊断金标准。
肺结核确诊需结合微生物学证据,建议患者完善痰培养、血沉、结核抗体等补充检查。日常需注意隔离防护,保持居室通风,饮食需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典型症状如持续咳嗽、低热、盗汗超过两周,或影像学提示活动性病灶时应立即至感染科就诊,耐药结核需接受长达18-24个月的四联药物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