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外伤性脑出血指头部受外力撞击后引起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疾病按出血部位可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三类,发病机制涉及脑组织机械性损伤、血管撕裂及继发性颅内压增高等病理过程。
头部遭受直接暴力如撞击或坠落时,颅骨与脑组织产生相对运动,导致脑表面桥静脉撕裂或脑实质内小动脉破裂。旋转加速伤更易造成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出血,常见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急救时需立即稳定生命体征,避免二次损伤。
硬膜外血肿多源于脑膜中动脉破裂,典型表现为伤后清醒期再昏迷;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年脑萎缩患者静脉撕裂;脑内血肿多位于额颞叶挫裂伤区域。CT检查可明确血肿体积及占位效应,大于30ml的血肿需神经外科会诊评估手术指征。
早期出现进行性头痛伴喷射性呕吐,随着颅内压升高可出现嗜睡、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征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属重型颅脑损伤,部分患者伴肢体偏瘫或癫痫发作。迟发性血肿常在伤后24-72小时症状加重,需动态影像学监测。
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颈部过度移动。院内治疗采用甘露醇降低颅压,苯巴比妥控制癫痫发作,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药物止血选用氨甲环酸,神经营养支持常用神经节苷脂、奥拉西坦等促进脑功能恢复。
急性期后针对肢体功能障碍进行运动疗法,认知训练改善记忆与执行功能。高压氧治疗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修复,语言吞咽障碍需专业康复师介入。遗留癫痫者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
恢复期每日保证25-30kcal/kg热量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辅助组织修复。循序渐进进行平衡训练与步态矫正,推荐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头部CT评估脑积水等并发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适应病后社会角色变化,家属需警惕情绪障碍及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