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结核服药后传染性与治疗阶段相关,可通过规范用药、定期复查、隔离防护、痰菌检测和疫苗接种等方式降低风险。疾病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能有效杀灭细菌。治疗初期2-3周仍可能排菌,需坚持联合用药6个月以上。药物抑制细菌繁殖后,传染性显著下降。
痰涂片阳性患者传染性强,阴性后传播风险降低90%。治疗2个月时痰菌转阴率可达80%,需每月复查痰液。培养法检测比涂片更敏感,可发现低浓度排菌者。
咳嗽礼仪和N95口罩能阻断飞沫传播。活动期患者应单独居住,通风每日3次以上。密切接触者需进行PPD筛查,婴幼儿可预防性服用异烟肼3个月。
强化期2个月传染风险较高,继续期4个月基本无传染性。耐药结核需延长治疗至20个月,培养阴性后才能解除隔离。治疗中断会导致细菌复燃和传播。
卡介苗对儿童重症结核保护率达80%。HIV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胸片检查。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维生素B6预防药物性神经炎。
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2500千卡高蛋白饮食,鸡蛋牛奶瘦肉提供必需氨基酸。适度散步或太极拳改善肺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居室紫外线消毒每次30分钟,被褥阳光暴晒6小时。出现视力模糊、关节痛等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全程督导化疗可提高治愈率至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