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得过肺结核的患者存在复发或再感染风险,复发概率约5%-10%,与免疫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环境暴露等因素相关。
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重新激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需定期接受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未完成6-9个月规范抗结核疗程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显著升高。标准治疗需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中途停药会导致病灶中残存菌株繁殖。
结核杆菌通过空气传播,既往治愈者接触传染源仍可能感染新菌株。在结核病高负担地区或人群密集场所,应持续做好佩戴口罩、通风换气等防护措施。
蛋白质缺乏直接影响淋巴细胞功能,维生素D不足削弱巨噬细胞杀菌能力。每日需摄入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宜维持在30ng/mL以上。
陈旧性结核灶可能残留坏死空洞,成为细菌滋生温床。这类患者可能表现为持续低热、夜间盗汗,CT检查可发现肺部纤维化或钙化病灶。
既往结核感染者应保持每年一次胸部X光复查,出现咳嗽超过2周、痰中带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日常生活中需保证每日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或游泳,饮食增加牛奶、深海鱼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居住环境保持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处密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