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肺部阴影可能由肺炎、肺结核、肺结节、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影像特征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肺炎是肺部阴影的常见原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肺泡渗出形成片状阴影。患者多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急性感染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胸部CT显示磨玻璃影或实变影,抗感染治疗2-4周后阴影多可吸收。
肺结核活动期可在肺尖或上叶后段形成斑片状阴影,常伴随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CT可见空洞性病变或树芽征,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可确诊。规范抗结核治疗需持续6-9个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是核心药物。
肺错构瘤、炎性假瘤等良性病变可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阴影。CT显示钙化灶或脂肪密度有助于鉴别,增强扫描多呈轻度强化。这类病变生长缓慢,直径小于3厘米且无恶性征象时可定期随访观察。
肺癌典型表现为分叶状肿块伴毛刺征,可伴随纵隔淋巴结肿大。周围型腺癌常见胸膜牵拉征,小细胞癌多呈中央型生长。病理活检是金标准,手术切除适用于早期患者,晚期需联合化疗如培美曲塞、顺铂或靶向治疗。
肺栓塞、肺水肿等血管性疾病也可表现为肺部阴影。肺动脉CTA可显示血管充盈缺损,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见蝶翼状阴影分布。这类病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抗凝治疗肺栓塞,利尿剂改善心功能。
发现肺部阴影应完善增强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日常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注意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定期复查胸部影像观察变化。持续存在的孤立性阴影或伴随咯血、消瘦等症状时需及时胸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