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体重持续下降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优化降糖方案、排查并发症、心理支持和规律运动等方式干预。这种情况通常与胰岛素缺乏、热量摄入不足、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和豆制品,每天保证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补充。采用少量多餐模式,在三餐基础上增加2-3次坚果或希腊酸奶加餐。建议用橄榄油烹饪增加热量密度,避免长期低碳饮食导致肌肉流失。
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药物可能加剧消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改用胰岛素或GLP-1受体激动剂。定期监测血糖波动,避免反复高血糖引发的分解代谢。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空腹7-8mmol/L以减少体重流失。
体重下降可能与糖尿病肾病、自主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餐后腹胀等症状。建议完善尿微量白蛋白、胃排空试验等检查,及时干预可逆性因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会出现心悸、多汗等伴随症状。
焦虑抑郁状态会导致食欲减退,表现为早饱、味觉改变等进食障碍特征。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进食焦虑,必要时联合米氮平等促进食欲药物。建立饮食日记记录情绪与食量的关联性。
每周进行3次杠铃、弹力带等力量训练,配合支链氨基酸补充促进肌肉合成。避免长时间有氧运动加重消耗,运动后及时补充乳清蛋白,目标每月增重0.5-1kg为宜。
建议每日摄入总热量增加15%-20%,优先选择牛油果、三文鱼等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合并胃肠病变时可选择营养科定制匀浆膳。定期监测体成分分析仪数据,重点关注骨骼肌质量变化。持续消瘦超过基础体重10%需完善肿瘤标志物筛查,必要时进行PET-CT排查恶性肿瘤。建立包括内分泌科、营养师和康复科在内的多学科管理团队,每3个月评估一次营养状况调整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