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甲状腺癌可能由电离辐射暴露、遗传因素、碘摄入异常、激素水平紊乱、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儿童期或青少年时期接触电离辐射是明确危险因素,如核事故辐射、头颈部放射治疗史。辐射可能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DNA损伤,诱发乳头状癌等病理类型。日常需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辐射暴露,高危职业人群需做好防护。
约5%甲状腺髓样癌与RET基因突变相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也增加风险。存在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定期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长期碘缺乏导致TSH水平升高,刺激甲状腺增生可能引发滤泡状癌;而碘过量地区乳头状癌发病率较高。建议通过加碘盐、海带等食物维持每日150μg碘摄入,避免极端过量或缺乏。
雌激素可能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女性发病率是男性3倍,妊娠期甲状腺结节恶变风险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患者需关注甲状腺功能,控制激素水平波动。
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导致持续炎症微环境,淋巴细胞浸润可能增加淋巴转移风险。定期监测甲状腺抗体水平,炎症活动期可考虑硒制剂等辅助治疗。
保持均衡饮食结构,适量摄入硒、锌等微量元素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行为;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增长迅速或钙化等可疑特征时及时穿刺活检。术后患者需终身随访,根据病理类型选择TSH抑制治疗或靶向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