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脚踝骨折后下地行走时间需根据骨折类型、愈合程度及康复训练情况综合判断,通常需6-12周逐步恢复负重。
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稳定性骨折,经石膏固定4-6周后可尝试部分负重。初期需使用拐杖辅助,逐步增加患肢承重比例,避免过早完全负重导致二次损伤。
涉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需手术内固定,术后8周内禁止负重。可能与创伤暴力或骨质疏松有关,常伴随肿胀、畸形等症状。康复期需配合踝泵训练预防血栓。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跖屈背伸、内外翻练习。水中行走训练可减少关节压力,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软组织修复。
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是负重的重要指征,CT可评估关节面恢复情况。若出现延迟愈合,需考虑脉冲电磁场或低频超声刺激治疗。
从10%体重承重开始,每周增加10%-15%。使用平衡垫训练本体感觉,穿戴护踝支具提供稳定性。跑步等高冲击活动需延至3个月后。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补充1000mg钙质与800IU维生素D,食用奶酪、深绿色蔬菜促进骨愈合。可进行直腿抬高、弹力带抗阻训练维持肌力。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响声需立即复诊,避免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术后12周仍建议每周2次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