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也会引起白内障吗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可能引起白内障,主要与血糖波动、晶状体渗透压改变、氧化应激损伤、代谢产物堆积、长期病程等因素有关。

1、血糖波动:

长期高血糖导致晶状体内葡萄糖浓度升高,通过多元醇代谢途径产生山梨醇堆积,引发晶状体纤维水肿变性。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规律监测血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维持血糖稳定。

2、渗透压失衡:

高血糖状态使晶状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晶状体导致纤维膨胀混浊。这种情况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或肾功能损伤有关,通常伴随视物模糊、眩光敏感等症状。建议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猕猴桃、西兰花。

3、氧化应激损伤:

糖尿病引发的自由基过量会攻击晶状体蛋白,导致α-晶体蛋白交联聚合。患者可能出现晨起视力雾状感、色彩辨识度下降。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剂,配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缓解进展。

4、代谢产物堆积: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晶状体沉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可逆混浊。此类病理性改变常伴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通过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干预。

5、长期病程影响: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白内障发生率显著增高,与多元代谢紊乱累积损伤相关。患者需定期进行裂隙灯检查,混浊严重影响生活时可选择超声乳化或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藜麦,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130-150克。每半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避免揉眼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