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会失明吗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性白内障可能导致失明,其风险与血糖控制、病程长短及并发症处理相关。血糖波动加速晶状体混浊、微血管病变影响眼部供血、合并视网膜病变加重视力损伤、白内障进展至成熟期、晚期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是常见致盲因素。治疗方法包括血糖管理、药物延缓进展、超声乳化手术、玻璃体切割术、人工晶状体植入。

1.血糖因素:

长期高血糖通过多元醇代谢途径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山梨醇沉积引发纤维肿胀破裂。血糖控制不佳者5年内视力下降风险提高3倍,需将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以下。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联合使用可降低风险。

2.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会引发晶状体囊膜缺血缺氧,可能与VEGF因子过度表达及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有关。患者常伴有视物模糊加重、飞蚊症等症状。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康柏西普可改善血供。

3.视网膜并发症:

约60%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与白内障形成恶性循环。表现为视物变形、中心暗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见视网膜层间积液。需先处理视网膜病变再行白内障手术,避免术后眼底检查困难。

4.白内障进展:

核性白内障较年龄相关性发展更快,棕褐色核硬化导致辨色力下降。成熟期可能引发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眼压骤升伴头痛呕吐需急诊手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首选方案,需选择丙烯酸酯材质避免后发障。

5.晚期病变:

未干预者可发展至过熟期白内障诱发晶状体全脱位,撞击角膜内皮致永久浑浊。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即便手术也可能仅保留光感视力。需每3个月复查眼底,晚期考虑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餐后快走运动。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虹视现象需24小时内就诊,术后按医嘱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预防感染。维生素C与叶黄素补充可能延缓氧化损伤,避免吸烟及强光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