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宫寒艾灸频率需根据体质和症状调整,一般每周2-3次,经期暂停,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阳虚体质者可适当增加频次至隔日1次,湿热体质需减少至每周1次。艾灸前需经中医师辨证,确认存在下腹冷痛、经血色暗等宫寒典型表现。体质偏寒者配合艾叶泡脚可增强效果。
轻度畏寒者每周2次,伴随严重痛经者初期每日1次避开经期,症状缓解后改为每周3次。急性发作期连续艾灸关元穴、气海穴5-7天,慢性调理采用间隔疗法。
三伏天期间可每日施灸,冬季保持每周3次。夏季配合督脉灸效果更佳,秋冬季重点灸神阙穴。梅雨季节需注意室内除湿后再施灸。
基础疗程为连续3个月,前4周每周3次,后续改为每周2次巩固。不孕症患者需持续6个月以上,每次灸至皮肤微红为度。两个疗程间应间隔15天。
出现口干舌燥需延长间隔至每周1次,灸后腹泻者改为隔姜灸。每次单穴灸10-15分钟,整个腹部施灸不超过30分钟。三年陈艾条效果优于新艾。
日常可饮用生姜红糖水辅助驱寒,避免生冷饮食。适度快走、八段锦等运动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艾灸后4小时内忌碰冷水,注意腰腹部保暖。若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或灸泡溃烂应立即停灸就医。备孕女性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整艾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