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肺炎痊愈后持续咳嗽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黏膜修复、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2-8周内逐渐缓解,可通过止咳药物、雾化治疗、环境调节等方式改善。
肺炎后支气管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暂时性气道高敏感性,表现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这种反应类似哮喘的病理机制,但属于一过性现象。建议避免冷空气、烟雾等刺激,必要时使用右美沙芬、苯丙哌林等中枢性镇咳药。
下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再生时会产生分泌物,引发反射性咳嗽。此阶段常见少量白痰,属于正常修复现象。保持环境湿度50%-60%,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可加速黏膜修复,蜂蜜水或枇杷露能缓解咽部不适。
约15%患者可能合并支原体或百日咳等感染,表现为夜间加重、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如咳嗽超过4周或伴发热,需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明确感染后可选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肺炎可能诱发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特征为晨起咳嗽明显、咽部异物感。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联合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可有效改善症状。
部分患者因治疗期间用药或卧床导致胃酸反流,酸性物质刺激气管引发咳嗽。表现为餐后平卧时加重,伴烧心感。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cm,必要时使用奥美拉唑等抑酸剂。
恢复期建议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等食物促进黏膜修复,适度快走或太极拳增强膈肌力量。如咳嗽超过8周或出现血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复查胸部CT排除结核、肿瘤等疾病。环境控制方面需定期清洁空调滤网,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PM2.5浓度至35μg/m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