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可能由高嘌呤饮食、酒精摄入过量、肥胖、肾脏排泄障碍、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高嘌呤饮食:

长期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会增加尿酸生成,常见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尿酸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后易形成结晶沉积于关节,诱发痛风发作。调整饮食结构是预防痛风的基础措施。

2、酒精影响:

酒精代谢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功能,同时增加嘌呤分解产生尿酸。啤酒和烈酒对尿酸影响尤为显著,长期酗酒者痛风风险增加3倍。限制酒精摄入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3、肥胖因素:

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干扰尿酸代谢,肥胖者痛风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内脏脂肪堆积与胰岛素抵抗共同导致尿酸排泄减少。通过控制体重可改善尿酸代谢异常。

4、排泄障碍:

肾脏尿酸排泄功能下降占痛风患者的90%,可能与慢性肾病、高血压或某些药物有关。噻嗪类利尿剂、环孢素等药物会减少尿酸排泄。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5、遗传倾向:

约30%痛风患者存在SLC2A9等基因变异,导致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家族中有痛风病史者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易反复。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

痛风患者需长期坚持低嘌呤饮食,避免动物内脏、带壳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规律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期及时就医,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合并肾功能损害者需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加重肾脏负担的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