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否是血管瘤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血管瘤的判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典型表现包括皮肤红斑、皮下肿块、影像特征性血流信号。

1、观察皮损:

毛细血管瘤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鲜红色斑块或隆起结节,按压褪色;海绵状血管瘤呈蓝紫色柔软肿块,体位试验阳性抬高患肢后肿块缩小。草莓状血管瘤表面呈颗粒状,出生后快速增生期具有诊断意义。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显示病灶内丰富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见低速静脉血流;MRI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深部血管瘤需通过CT血管造影明确范围,可见特征性的"血池"征象。

3、病理诊断:

组织活检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型见密集的薄壁小血管,海绵型含大量扩张的血管腔隙。免疫组化CD31、CD34阳性可确诊,需与血管畸形、血管肉瘤等鉴别。

4、生长特点:

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典型生长周期:出生后6个月快速增殖,1岁后进入消退期。异常生长方式如溃疡、出血或压迫重要器官需警惕恶性可能。

5、伴随症状:

特殊类型血管瘤可伴血小板减少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或肢体肥大。肝血管瘤超过5cm可能出现腹胀,颅内血管瘤可引起癫痫或局灶神经症状。

日常需避免外伤导致出血,定期监测肿块变化。浅表血管瘤可尝试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深部病变需专业评估后选择硬化剂注射、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建议出现快速增长、疼痛、功能障碍时及时至血管外科就诊,完善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