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可以针灸治疗吗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可通过针灸辅助缓解症状,但需结合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综合治疗。痛风通常由嘌呤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遗传因素、饮食不当及肾脏排泄减少等原因引起。

1、针灸缓解疼痛: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循环,减轻关节炎症反应。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可降低局部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的红肿热痛。需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秋水仙碱或别嘌醇使用。

2、调节代谢功能:

针灸对肝脾肾经穴位的刺激可能改善嘌呤代谢,如太冲、涌泉穴。临床观察显示其能辅助降低血尿酸水平,但效果弱于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需持续治疗10-15次方可见效。

3、减少急性发作:

在痛风间歇期进行针灸可调节免疫平衡,降低炎症因子IL-1β释放。选取大椎、曲池等穴位能减少发作频率,但无法替代急性期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或秋水仙碱。

4、辅助肾脏排泄:

针对肾俞、膀胱俞等穴位的针灸可能增强肾脏尿酸排泄能力,这与丙磺舒等促排药物机制不同。需注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此类穴位强刺激。

5、综合治疗方案:

针灸需与饮食控制每日嘌呤摄入<150mg、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及有氧运动结合。急性发作期优先采用药物控制,慢性期可每周2-3次针灸维持,避免关节变形。

痛风患者应长期保持低嘌呤饮食,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增加樱桃、芹菜等碱性食物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时立即冰敷患处并就医,慢性期可尝试针灸配合降尿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避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