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新生儿肺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氧疗支持、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和环境调节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宫内感染、产时吸入、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细菌性肺炎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类如头孢曲松和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用药前需进行病原学检测,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给予氧疗,采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方式。严重呼吸窘迫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支持,需持续监测氧合指数和呼吸频率变化。
定期进行体位引流和拍背排痰,使用生理盐水雾化稀释分泌物。气管插管患儿需严格执行无菌吸痰操作,防止继发肺部感染。
优先选择母乳喂养以增强免疫力,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每日需保证100-120kcal/kg热量摄入,注意补充维生素A、D等免疫相关营养素。
维持室温24-26℃、湿度55%-65%,每日通风2-3次。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接触患儿前需执行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肺炎护理需密切监测体温、呼吸及喂养情况,推荐每日进行抚触刺激促进肺循环。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患儿恢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运动。出现呼吸暂停、持续发绀或喂养困难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出院后需定期随访胸片和肺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