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物理降温、避免诱因、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热性荨麻疹通常由体温升高、胆碱能神经兴奋、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风团和瘙痒,需持续用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2周。顽固性病例可考虑剂量加倍或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剂。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患者,可能需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奥马珠单抗。奥马珠单抗作为抗IgE单克隆抗体,能显著降低肥大细胞活化概率。免疫调节治疗需严格监测肝肾功能和感染指标。
立即冷敷患处可收缩毛细血管,缓解风团和灼热感。建议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每次不超过10分钟。保持环境温度在22-25℃,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浴等导致体温升高的行为。
记录并避免诱发因素,常见包括辛辣食物、酒精、情绪激动。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运动时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沐浴后及时擦干身体。
中医辨证多属血热风盛型,可选用消风散、当归饮子等方剂。针灸取穴以曲池、血海、三阴交为主,配合耳穴压豆治疗。中药外洗可用金银花、白鲜皮、地肤子煎汤湿敷。
热性荨麻疹患者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海鲜、羊肉等发物,推荐绿豆、薏苡仁、冬瓜等清热利湿食材。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前后监测体温变化。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长和可能诱因,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