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高危因素相关,特定人群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遗传易感性、慢性胃病病史以及长期吸烟饮酒。
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胃癌I类致癌原,其分泌的毒素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逐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感染者胃癌风险较常人高2-6倍,根除治疗可降低39%的胃癌发生率。
长期摄入咸鱼、腊肉、泡菜等高盐腌制食品会损伤胃黏膜屏障,其中亚硝酸盐在胃内转化为亚硝胺类致癌物。每日盐摄入量超过10克的人群,胃癌风险增加50%,建议控制每日盐摄入在5克以下。
约10%胃癌患者存在CDH1、TP53等基因突变,遗传性弥漫型胃癌综合征患者的终生发病风险达70%。一级亲属患胃癌者,自身风险升高2-3倍,建议40岁起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息肉等疾病可能恶变,其中重度肠化生患者年癌变率达0.25%-0.5%。这类患者需每1-2年复查胃镜,必要时采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干预。
每日吸烟20支以上者胃癌死亡率增加60%,酒精会溶解胃黏膜脂蛋白层。长期吸烟合并饮酒者风险叠加,戒烟5年后风险可下降至常人水平。
胃癌预防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上增加新鲜蔬果摄入,推荐西兰花、大蒜等含硫化合物食物;运动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和胃镜筛查。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黑便等症状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早期胃癌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