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糖尿病什么意思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肝源性糖尿病指由慢性肝病引发的糖代谢异常,属于继发性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与肝糖原输出增加。

1、发病机制:

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降解减少,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引发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细胞损伤同时影响肝糖原合成与分解功能,空腹状态下肝糖原异常释放入血。

2、基础疾病:

约80%病例与肝硬化相关,其他常见原发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这些疾病导致肝细胞广泛纤维化,直接影响肝脏的糖代谢调节功能。

3、诊断标准:

需同时符合肝病诊断与糖尿病诊断标准,典型表现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糖化血红蛋白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4、治疗原则:

基础肝病治疗优先,通过抗病毒治疗、戒酒、减重等措施控制原发病。降糖药物选择需考虑肝脏代谢负担,优先使用瑞格列奈、利格列汀等不经肝脏代谢的药物。

5、预后管理:

随着肝病进展可能出现血糖波动加剧,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血糖。终末期肝病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低血糖,需调整降糖方案并预防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饮食建议采用高蛋白、适量碳水化合物的肝病饮食方案,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脂肪肝。运动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累计150分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血糖管理方案,避免使用双胍类及磺脲类可能诱发乳酸酸中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