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慢性荨麻疹可能由免疫系统异常、食物过敏、物理刺激、药物反应、感染等因素引起。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导致IgE抗体异常活化,引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此类患者需通过血液检测排查自身抗体,治疗上可选用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
海鲜、坚果、蛋类等高蛋白食物常诱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慢性荨麻疹患者建议进行食物日记记录,必要时做皮肤点刺试验。回避过敏原是关键干预措施。
寒冷、压力、日光等物理因素可直接激活皮肤肥大细胞。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需避免突然接触冷水,胆碱能性荨麻疹应减少剧烈运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缓解症状。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作为半抗原引发变态反应。药物诱导型荨麻疹通常在用药后24小时内出现,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更换替代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等病灶可能持续刺激免疫系统。这类患者需进行C13呼气试验或鼻窦CT检查,根除感染源后部分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
慢性荨麻疹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每日记录诱发因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饮食建议采用低组胺饮食,避免发酵食品和加工肉类。规律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可控制症状,严重发作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