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肺癌骨转移可通过镇痛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双膦酸盐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肺癌骨转移通常由肿瘤细胞经血液转移、局部浸润破坏、微环境改变、RANKL信号通路激活、病理性骨折风险升高等原因引起。
骨转移疼痛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中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疼痛难以控制时可联合加巴喷丁类神经镇痛药。疼痛管理需结合WHO三阶梯原则,同时评估患者活动能力与睡眠质量。
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使用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等三代TKI抑制剂,ALK重排患者适用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靶向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能与心电图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沟炎、腹泻等不良反应。
局部姑息放疗适用于承重骨转移灶,常用30Gy/10次或8Gy/1次方案。放疗可缓解疼痛并降低病理性骨折风险,对脊椎转移可预防脊髓压迫。治疗期间需注意皮肤护理,骨髓抑制患者需调整放疗剂量。
唑来膦酸、伊班膦酸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每月静脉给药需监测肾功能。治疗期间建议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警惕颌骨坏死风险。双膦酸盐使用12周后可显著降低骨相关事件发生率。
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患者需行内固定术或椎管减压术,长骨转移可行预防性髓内钉固定。术前需评估患者预期生存期大于3个月,术后配合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脊柱稳定术需联合骨科与神经外科多学科协作。
肺癌骨转移患者需保证每日1500mg钙质摄入,适量进行抗阻力训练维持骨密度。疼痛日记记录有助于调整镇痛方案,定期骨扫描监测可早期发现新发病灶。出现夜间痛加重或肢体麻木需急诊评估脊髓压迫风险,长期卧床患者应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心理支持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营养师指导有助于纠正癌症恶病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