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女性感染梅毒后可能出现硬下疳、皮疹、淋巴结肿大、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等反应,需通过青霉素治疗、定期血清学检测、避免性接触、监测并发症及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
一期梅毒典型表现为外生殖器无痛性溃疡硬下疳,常出现在大小阴唇、宫颈或肛门周围,溃疡基底清洁、边缘隆起,3-6周可自愈。该阶段传染性极强,需立即注射苄星青霉素治疗,避免抓挠或自行用药。
二期梅毒表现为全身对称性铜红色斑疹或丘疹,多见于手掌、足底及躯干,可伴鳞屑或脓疱。皮疹不痛不痒但含大量螺旋体,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需配合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治疗,衣物需高温消毒。
感染后1-2周可出现腹股沟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无压痛,可能与梅毒螺旋体经淋巴扩散有关。需进行淋巴结超声检查排除其他病因,避免挤压或热敷刺激。
口腔、阴道等黏膜部位可能出现灰白色糜烂面黏膜斑,常伴咽痛或声音嘶哑。此类损害具有高度传染性,需避免接吻或共用餐具,治疗期间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清洁。
部分患者出现低热、头痛、关节痛等流感样症状,或引发虹膜炎、肝炎等系统损害。晚期梅毒可能累及心血管或神经系统,需通过脑脊液检查、心电图等评估器官损伤程度。
梅毒感染者应严格禁酒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补充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免疫负荷。所有性伴侣需同步筛查治疗,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TRUST或TPPA抗体滴度,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视听力下降、运动障碍等晚期症状。妊娠期感染需立即启动青霉素治疗以防止胎儿先天性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