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和糖尿病的区别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血糖高与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诊断标准及临床干预方式,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均可导致血糖异常。

1、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在6.1-7.0mmol/L属于糖代谢异常阶段,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此类人群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进行干预,暂无需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频率建议每周2-3次。

2、糖耐量异常:

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提示糖耐量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状态。这与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肝脏糖异生增加有关,表现为餐后困倦、口渴等症状。建议采用低GI饮食结合抗阻训练改善。

3、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与肥胖、炎症因子释放相关。典型表现为黑棘皮病、腹型肥胖,可通过二甲双胍、吡格列酮、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4、β细胞功能障碍:

糖尿病确诊需满足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核心机制是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50%以上。这类患者需长期使用格列美脲、西格列汀、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

5、遗传与环境交互:

糖尿病具有明确遗传倾向,HLA-DQ/DR基因变异者患病风险增加3-5倍。环境因素如高脂饮食、久坐等会加速疾病进展,需通过基因检测和生活方式综合管理降低风险。

血糖管理需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每日摄入绿叶蔬菜300-500g,选择游泳或快走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150分钟。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半年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评估胰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