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子宫恶性肿瘤的生存期与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有关,5年生存率从Ⅰ期的90%至Ⅳ期的15%不等。
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75%-90%;子宫肉瘤恶性程度高,生存率显著降低。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等特殊类型侵袭性强,需结合分子分型评估预后。
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时,手术治愈率超过85%;Ⅱ期累及宫颈者生存率降至70%-80%。Ⅲ期出现盆腔扩散后5年生存率为40%-60%,Ⅳ期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约12-24个月。
早期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联合放疗。晚期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配合紫杉醇+卡铂化疗,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可用于特定分型。
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对免疫治疗敏感,POLE突变型预后最佳。p53突变提示浆液性癌高风险,HER2过表达者可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
治疗后前2年每3-6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A125和影像学,3-5年每6个月随访。复发患者中,局部复发经放疗仍有50%控制率,远处转移需系统治疗。
规范治疗基础上,保持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十字花科蔬菜、适度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定期心理疏导可改善生存质量。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盆腔疼痛或体重骤降时需立即复查PET-CT。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试验参与可能延长生存期,建议在妇科肿瘤专科定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