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预防脑出血需综合控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压管理、血脂调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规律运动。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未控制的血压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应保持在135/85mmHg以下。对于已确诊高血压者,需遵医嘱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或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减少血压骤升风险。
高脂血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管脆性。通过低脂饮食和适度运动可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3.4mmol/L以下。血脂异常者可能需要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脂药。定期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必要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摄入过量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完全戒烟可使脑血管病风险在5年内降低至常人水平。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长期酗酒者需逐步减量,避免戒断反应导致血压反跳。
采用DASH饮食模式,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增加钾、镁、钙的摄入。多食用深色蔬菜、全谷物、深海鱼类,适量补充核桃、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控制红肉摄入,用豆制品替代部分动物蛋白,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需要屏气的力量训练,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处方,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出血的基础措施。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长期熬夜。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空腹7mmol/L以下,餐后10mmol/L以下。保持情绪稳定,学会压力管理技巧。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脑血管健康检查,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部CT血管成像。出现突发剧烈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