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血管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冷冻治疗、口服药物等方式治疗。血管瘤通常由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雌激素水平升高、外伤刺激、基因突变、局部感染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的血管瘤,如海绵状血管瘤或蔓状血管瘤。传统手术能彻底清除病灶,但可能遗留瘢痕。常见术式包括血管瘤切除术、血管结扎术,术后需配合弹力绷带压迫止血。
针对表浅的毛细血管瘤,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或Nd:YAG激光选择性破坏异常血管。治疗需分次进行,每次间隔4-6周,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草莓状血管瘤患者经3-5次治疗可显著改善。
通过向瘤体内注射聚桂醇、平阳霉素等硬化剂促使血管闭塞。适用于中小型静脉畸形,需多次注射且可能伴发局部肿胀。治疗前后需超声评估瘤体血流变化。
利用液氮低温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适用于直径<1cm的单纯性血管瘤。操作简便但可能引起水疱,愈合期需预防感染。婴幼儿患者需谨慎控制冷冻时间。
普萘洛尔可作为增殖期血管瘤的一线用药,需持续用药6-12个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快速生长的瘤体,常用泼尼松龙。雷帕霉素用于复杂脉管畸形,需监测肝肾功能。
日常需避免摩擦或挤压瘤体,观察是否出现溃疡、出血等变化。饮食宜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血管修复,限制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瘤体破裂。若瘤体突然增大或伴随疼痛,需及时复查超声或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