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肺癌早期筛查可通过低剂量螺旋CT、肿瘤标志物检测、定期体检、关注高危因素、识别症状等方式实现。吸烟史、职业暴露、家族遗传、慢性肺部疾病、年龄大于50岁是主要高危因素。
低剂量螺旋CT是国际公认的肺癌筛查金标准,能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结节,较胸片敏感度提高4倍。建议50岁以上吸烟者每年检查1次,辐射剂量仅为常规CT的1/5。磨玻璃样结节需3个月随访,实性结节超过8毫米需进一步穿刺活检。
CEA、CYFRA21-1、NSE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辅助诊断,敏感度达60%-70%。需注意炎症可能造成假阳性,动态监测指标变化更有意义。基因检测如EGFR突变筛查适用于有家族史人群,液体活检技术可发现循环肿瘤DNA。
吸烟指数超过400支/年、石棉接触超10年、有肺癌家族史者属一级高危。建议每6个月进行胸部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癌风险增加3倍,需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随访。
持续2周以上的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需立即就诊。杵状指、声嘶、不明原因消瘦等肺外表现可能提示晚期病变。中央型肺癌早期可能出现局限性哮鸣音,周围型常以胸膜牵拉痛为首发。
肺功能检查中弥散量下降超过20%应警惕。家庭可配备指尖血氧仪,静息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4%需排查。长期咳嗽患者建议记录症状日记,包括发作时间、诱因、痰液性状变化等关键信息。
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可提升肺活量,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萝卜硫素的蔬菜具有化学预防作用。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PM2.5暴露,厨房安装强力抽油烟机。医务人员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应保持警惕,避免将咯血简单归因于支气管扩张。病理确诊的金标准仍为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穿刺,免疫组化可明确病理分型指导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