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乳腺癌化疗后可能出现发热及白细胞减少,这与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功能、继发感染等因素相关。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等方式处理;白细胞减少需升白治疗、预防感染等措施干预。
化疗药物如紫杉醇、蒽环类药物会直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这是白细胞降低的主要原因。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反复口腔溃疡等表现,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如非格司亭促进白细胞生成。
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0×10⁹/L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发热体温>38.3℃可能是败血症的首发症状,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泌尿道和中心静脉导管。需立即进行血培养并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
部分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或靶向药物可能引发非感染性发热,通常体温在38℃左右且无寒战。需排除感染后考虑药物反应,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症处理,同时调整化疗方案。
晚期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肿瘤相关性发热,表现为周期性低热伴盗汗、体重下降。需通过PET-CT排除肿瘤进展,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可联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缓解症状。
化疗后免疫力下降可能激活潜伏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或因黏膜屏障受损引发肠道菌群移位。建议化疗期间避免生冷食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必要时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
化疗后应每周监测2-3次血常规,发热时立即就医排查感染灶。饮食需保证高蛋白如鱼肉、蛋清、富含维生素C如猕猴桃、彩椒的易消化食物,避免人群聚集场所。白细胞计数低于0.5×10⁹/L需进入层流病房隔离,血小板减少者禁用硬毛牙刷。适度进行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但需避免疲劳。出现持续高热、寒战或意识改变时提示脓毒症可能,需急诊静脉输注抗生素并住院治疗。